春节后钢材价格震荡运行,价格重心不断下移。下游需求复苏较慢,而4月初美国的关税“大棒”更是给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冲击。钢价后市不容乐观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月—2月份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10720亿元,同比下降9.8%,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0.8个百分点。其中,住宅投资为8056亿元,同比下降9.2%,降幅收窄1.3个百分点。9.8%的降幅为2024年1月—4月份以来的最好水平。
1月—2月份,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746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5.1%,降幅比2024年全年收窄7.8个百分点(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.4%,降幅收窄10.7个百分点);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为10259亿元,同比下降2.6%,降幅收窄14.5个百分点(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0.4%,降幅收窄17.2个百分点)。
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双双反弹。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呈现出回暖迹象,反弹趋势较明显,对涉及房地产产业链的众多行业有益。但房地产中上游的开工、施工等多项指标仍在负值较大区域内,说明行业尚未走出阴霾且需求恢复的周期并不短。房地产对钢材价格的影响中性略偏空。
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“对等关税”。其中,对中国实施34%的“对等关税”,对欧盟实施20%的“对等关税”,对日本实施24%的“对等关税”。受此影响,清明小长假期间,美股和大宗商品价格多出现大跌。该政策对全球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。
4月9日,特朗普又宣布,他将暂停对部分国家实施新关税90天,降低“对等关税”至10%,同时进一步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,从104%提高到125%,立即生效。根据白宫4月10日发布的一项行政命令,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额外关税现已达到 145%。
海关数据显示,2023年—2024年我国钢材出口分别为9026万吨和11072万吨,同比分别增加2280万吨和2046万吨,增幅分别为36.2%和22.7%,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势头。2025年1月—2月份,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697.2万吨,同比增加106.0万吨,同比增长6.7%;出口钢材均价为713.4美元/吨,同比减少78.0美元/吨,同比下降9.9%。1月—2月份钢材出口大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加征关税前的抢跑行为。在内需不足且供大于求的局面下,出口是缓解压力的重要渠道。由于我国钢材出口本就利润微薄,关税政策落地后必然对我国2025年钢材出口,特别是间接出口造成实质性影响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月—2月份,中国粗钢产量为16630万吨,同比下降1.5%。第1季度以来,粗钢控产传闻不断,最初传出2025年粗钢压减5000万吨、2026年压减2000万吨、2027年压减1000万吨的消息,后又有钢铁控产政策将在某月某日落地的传闻。3月中旬,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文件,提出“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,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”。受以上信息影响,钢价在不同时期出现快速拉涨,但持续性不足,均没有形成连续上涨的走势。
综上所述,进入第2季度后,市场交易需求兑现逻辑和关税政策同时影响。1月—2月份,我国房地产行业有较大反弹,新屋销售额、销售量回升明显,尤其开发商资金到位情况从去年底的-17%大幅收窄至-3.6%。但考虑涉及用钢环节的新开工、施工等仍在负值区域内,真实钢材需求不容乐观。
而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今年已有美国、印度、越南、韩国等多个国家针对我国钢铁产品加征关税,尤其是美国的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,也使得我国钢材出口承压。由于需求不畅,螺纹钢(3487. -54.00. -1.52%)库存优势或在第2季度出现改变,即有可能在4月下旬或5月初被抹平。当前钢厂利润尚可,高炉开工率和日均铁水产量自春节后持续上升,4月份或继续小幅上涨,5月、6月份趋稳,第2季度钢价面临下行压力。